3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公司上下落实会议要求,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全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3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春光明媚。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科技园里,道路一侧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吸收着绿色光能;道路另一侧,一幢蓝白相间的五层建筑里,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进进出出。
“这是正在建设的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我们目前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4月底结束全部施工,5月对外试运行。”在现场忙碌的工程质量管理负责人于波说。
3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紧抓天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机遇,以智慧能源小镇和综合能源服务为切入口,着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天津率先应用落地。
实现综合能源业务与传统用电业务融合
“我们在1至3层分别建设了综合能源服务展示大厅、智慧能源小镇展示中心以及客户用能解决方案互动中心……”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实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中创新的智慧能源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出台的《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五大目标任务,其中两项就是打造智慧产业融合创新的先行城市和信息网络泛在互联的感知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天津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区,也被国网天津电力选为探索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先行区。
2018年,国网天津电力启动实施“1001工程”,计划用2~3年,通过九大举措将天津电网提升为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其中,第九项举措就是开展智慧园区和智慧能源小镇示范,也成为国网天津电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切入点。
天津综合能源服务中心集中展现了国网天津电力围绕新兴业务构筑平台型商业模式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
客户用能解决方案互动中心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一体化平台,将率先在国家电网经营区内实现综合能源业务与传统用电业务融合,为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一站式办理。在客户到访时,互动中心将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识别其背景,分析客户企业的历史用能数据,挖掘其用能需求,为开展个性化综合能源服务提供支撑。
互动中心还设有一个运营监控中心,开放初期将引入城市能源互联网平台,提供智能代维、能源托管等增值服务;后期将并入综合能源服务与管理平台,首次建成集能源大数据服务、运行调控、能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市范围、具备层级管理结构的城市“智慧能源大脑”,首次实现全市综合能源数据接入和需求响应。
国网天津电力分别在滨海新区建设惠风溪生态宜居小镇和大张庄产城融合小镇两项示范工程,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两镇一中心’建设。”国网天津电力科信部主任王剑锋说,“‘两镇一中心’不仅是示范,也是天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有助于形成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对5月即将建成的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充满期待:“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要将生态城打造为智慧城市样板。生态城将与供电公司联手,进一步融合‘大云物移智’等前沿技术,充分发挥泛在电力物联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大支撑作用,实现电网与城市建设运行的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电力网全息感知、泛在连接、融合创新能力
“对于国网天津电力而言,积极落实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部署,是我们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剑锋说。
“两镇一中心”是国网天津电力打造智慧能源服务平台、落实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一个对外突破点。对内,国网天津电力则计划以“变革强企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管理、服务和业务变革。
国网天津电力力争在典型经验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率先突破。2017年上线运行的天津市能源供需互动服务平台就是其中一项工作。平台由政府出资搭台、电力公司组织实施、用户主动参与,实现了为用户提供能源监测、需求响应负荷申报、用户能源诊断等服务功能,将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转变为基于市场化交易的“源荷互动”模式,有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升用户侧负荷管理能力,也为国网天津电力“抢”到了区域能源数据归结、分析、主动服务的制高点。
“目前,自愿接入平台用户共计186户。今年春节期间,平台信息化邀约用户47户,主动填报参与需求响应用户20余户,提升低谷时段用电负荷28万千瓦。”国网天津电力营销部综合技术处处长张剑说。
国网天津电力还在智能电表远程误差校准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国网天津电力营销部计量处专员何泽昊说,智能电表远程误差校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海量用电数据,实现了对智能电能表的在线监测、精准研判、失准更换,促进了社会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2018年,我们在天津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2019年,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自贸区试点验证与普适性验证。正式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智能电能表采购、检测、安装投入费用超过100亿元。”何泽昊说。
“未来,我们将深化‘大’‘云’‘物’‘移’‘智’,区块链、能源路由器等技术应用,突破相关技术瓶颈,力争在信息化实用上率先突破,建设数据中台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管理平台,对所有数据和传感设备实现统一管理。”王剑锋说。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